朗读者:邝庭智
盘州市城兴土地开发有限公司
土地开发项目工程部工作人员
冬至简介
一年一冬至,一岁一安康,冬至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,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,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;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中国民间有“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”的说法。
冬至饮食
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,适当选用高钙食品。食宜清淡,不宜吃浓浊、肥腻和过咸食品。冬天阳气日衰,脾喜温恶冷,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。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:牛羊肉、鸡、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、花生、核桃等。
冬季吃萝卜赛过小人参,萝卜中含有蛋白质、糖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尼克酸,以及元素钙、磷、铁等。萝卜内含有的淀粉酶和芥子油成分,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。
冬至习俗
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。冬至吃饺子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,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,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.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,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,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娇耳”医治冻疮。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
冬至诗意
《冬至》
(唐)杜甫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
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见三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