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读者:陈圆诚
盘州市城兴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土地整治综合部工作人员
一、大暑简历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。其气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
二、大暑气候特点
大家都知道“热在三伏”。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。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,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。刚好与谚语: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相吻合。大暑相对小暑,顾名思义,更加炎热。 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,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,有谚语说:“东闪无半滴,西闪走不及”意谓在夏天午后,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,雨不会下到这里,若闪电在西方,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,要想躲避都来不及。同时,很多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。 三、大暑习俗 尽管大暑是一年中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,“讲究”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,忙里偷闲,举行各种民俗活动,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。民间有饮伏茶、晒伏姜、烧伏香等习俗。 饮伏茶 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古时候,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,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,免费给来往路人喝。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,保证供应。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、河南等地,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充分融合后食用,对老寒胃,伤风咳嗽等有奇效,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。 烧伏香 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,求雨消暑。 四、大暑养生 大暑时节人们经常会出现头沉重、抑郁、倦怠、胸闷、胃口不好等症状。夏日饮食不宜过饱不宜食入大量冷饮,以免损伤脾胃功能。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,还能解热祛暑、消除疲劳。所以,大暑时节,适当吃点苦味食物,可远离湿热,预防中暑。 大暑时节暑湿很重,人之心气易于亏耗,尤其老人、儿童、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,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、头昏、心悸、胸闷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大量出汗肢麻木、口渴、恶心等症状,多为中暑先兆,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,给病人喝一些开水或绿豆汤、西瓜汁、酸梅汤等。 五、大暑三候 一 候腐草为萤; 第一候说的是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,分水生与陆生两种,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,大暑时,萤火虫卵化而出,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; 二候土润溽暑;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也很潮湿; 三候大雨时行。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,这大雨使暑湿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下一篇:城兴之声 第二十期:立秋